白色的薄薄一层饼坯放在矩形模具里,从传送带上缓缓运过来。我的左手抓住铁皮模具,把它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接下来,我要给烘烤前的苏打饼干订孔。右手里捏着一根细细长长的特制铝管,管壁非常之薄,中间是空的,把铝管放在饼坯上轻轻一按,一个小小的圆孔就被啃了出来,啃下的面团继续留在铝管内部。饼坯的面积是10cm×4cm,我需要在这一小块面积上扎出24个孔。由于使用的是同一根铝管,所以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小孔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了使它们排列整齐,必须集中精神一个孔接一个孔慢慢地啃,把所有的小孔扎成三排八列。这是极需要耐心的技术性工作。
工厂的天花板很高,就算把三架民用客机摞在一起放进来也绰绰有余,所以即使空调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续开动,坐在桌子前的我也感觉很热,当低头聚精会神为饼坯订孔的时候,脑门上常常聚起汗珠,这时必须抬起胳膊把它们擦下来,不能滴到还未烤制的饼干里。往往在抹过汗水以后,一只手就会偏离原来的位置,左手和右手失去了原来找准的那种对应的感觉。这时候,就必须重新调整呼吸,放下铝管,把两只手从桌子上拿下来,放在嘴巴前面搓一搓,才能将手重新摆上桌子,继续订孔的工作。假如在双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贸然开始订孔,容易在模具里啃出一个摆错位置的孔,这样一来,整张饼坯就只能回炉重做,原来小心翼翼订出来的那些孔也都被浪费了。我一般选择按列来订孔,三个孔为一列,这样更容易把它们全部订在一条直线上。其实从实用的功能上来讲,小孔在不在一条直线上根本构不成任何影响,它们是二氧化碳的逃逸口,只要数量足够多、分布大致均匀就可以了。把小孔分布在一条一条直线上,仅仅出于审美上的考虑。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产品经理提出建议,向他说明完全可以尝试不把小孔订在一条直线上,当市民吃惯了小孔排列整齐的苏打饼干以后,在商店里看到小孔分布不均匀的苏打饼干不是很容易会被吸引吗?再者说,放弃把小孔排列成一条直线以后,还能够提高饼干制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这完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产品改良之路。产品经理对我的话将信将疑,同意生产一批小孔分布不均匀的苏打饼干作为实验品。产品甫一上市,我就去各个超市和便利店游逛,欣赏着摆在货架上的自己的作品。结果那批产品成为了滞销品,在过期以后几乎全部被退回了工厂。工厂的销售部为这批产品做了一份市场调查,被问到的人里有许多人都说,看到饼干上的不规则小孔,就觉得这样的产品是在小作坊里弄出来的,好像那些小孔是被人一个一个打上去似的,自然不会考虑购买。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工位,继续日复一日地在每个饼干上寻找直线,订出那3×8一共24个排气孔。这样的饼干我一天制作104片,一共打孔2496个,算上订错的饼坯,打的孔还要更多。有时候,在我订完一片饼干之后,一边用细铁丝捅着卡在铝管里面的面团,一边回忆起那次失败的产品改革,我惊叹于市民的无知:
“你们竟然不知道苏打饼干上的小孔真的是被人用手一个一个订出来的。”
二〇二四年八月
END
封面:Takashi Yasui